智慧农业闪亮庭州大地(图)

发布时间: 2015-01-27 10:19:49     来源: 转自网络     查看:

种地采收用机械、播种浇水施肥全用电脑,专家信息库指导农作物种植,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新疆的农业发展全部都用上现代化的东西,农民这个满身泥土的代名词,将会被“智慧”所代替。而昌吉回族自治州正在进行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智慧农业”场景,正在变为现实。

种地采收用机械、播种浇水施肥全用电脑,专家信息库指导农作物种植,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农业发展全部都用上现代化的东西,农民这个满身泥土的代名词,将会被“智慧”所代替。而昌吉回族自治州正在进行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智慧农业”场景,正在变为现实。


智慧农业颠覆传统

正在召开的自治区两会上,自治区人大代表、呼图壁县委书记曾春雷自豪地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该县红柳塘村智慧农业示范园的“高科技”:播种采取GPS导航技术进行机械作业,中耕、植保、采收都是智能记忆作业,通过低压小流量智能滴灌、智能肥力测配、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墒情测报四个系统,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按需供水、补肥、打药。

“也就是说,从播种、浇水、施肥、采收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做到像人一样管理。”曾春雷自豪地说。

曾春雷介绍,红柳塘示范园区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做技术指导,4400亩棉花种植引进了国内先进的智慧农业理念和物联网技术,利用智能专家系统,对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数据分析研判,合理选配棉花品种,系统制定栽培、灌溉方案,科学指导棉花种植。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施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风力、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棉花生长状况等信息,利用专家智能系统实现了节水灌溉、增加施肥等自动化农业生产过程。通过各项农业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充分发挥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

智慧农业四处开花

从粗放式生产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从GPS精量播种到自动化灌溉技术的应用,再到农田气象站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科技装备已经在慢慢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

不仅仅是在呼图壁,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大型机械及GPS导航系统播种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使这个示范区不仅实现了精确精量播种,而且从田间管理到收获,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在奇台县老奇台镇,小麦加压滴管、精少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一喷三防、机械深耕、机械灭茬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让万亩示范田实现了高产。

在木垒县白杨河乡万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通过规模化示范种植,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众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尝试,使昌吉州在全疆迈向“智慧农业”的道路上,走在了最前列。

智慧农业引领未来

自治区人大代表董新光认为,当前我区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阶段,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在使传统农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农业最终走上“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

何谓“智慧农业”?董新光解释,传统农业需要依靠人的经验、技术来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而在“智慧农业”模式中,种地不是靠人的经验,而是靠科学。这就意味着,要将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信息化管理当中,通过信息技术,现场对土壤、气候、干湿度等进行测试,自动给计算机反馈信息,同时由计算机专家智慧库决定土地应该上什么肥,应该浇多少水等等。在对农作物的管理过程中,人的参与将越来越少,甚至是不参与。


董新光指出,从传统农业“1+1”的耕作模式到合作社经营,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飞跃,由个人种植到由有经验的种植能手、大户经营农业,也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提升,而从合作社农业进一步向现代化发展,“智慧农业”将是一次更大的飞跃。目前,我区北疆地区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已经有一定规模,合作社阶段已经完成,农业要走进一步提质增效之路,必须走“智慧农业”之路。



自治区人大代表、昌吉回族自治州委书记李建国在两会上表示,2015年,昌吉州将力争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率先突破,把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战场,推进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民合作社转型升级。

董新光指出,“目前呼图壁等地的‘智慧农业’模式还仅仅是个开始,信息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智能化’。也就是说,如果现在1000亩地需要三五个人,到了真正的‘智慧农业’时代,可能就是5000亩地只需要1个人管理,亩产效益也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