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供地能否缓解中美大豆贸易战

发布时间: 2018-08-28 14:08:24     来源:     查看:

  自今年7月6日起,为反击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同时宣布对同等规模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而大豆就在这一批加税商品的名单当中。随着中美贸易战毫无减弱迹象,我国需求量极大的大豆,正处于脆弱时期。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正计划向中国农民提供250万英亩土地,用于种植大豆,那么,远东供地又是否能真正缓解中美大豆贸易战?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俄罗斯计划向外国投资者提供250万英亩耕地,目前已有几家中国公司对该交易表示兴趣,这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农业企业和远东地区的合作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增强。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心这些土地的质量,认为远东最肥沃的土地已经被占用,并且被俄罗斯国内农民过度开发,我国农民只能获得偏远和生产率低的地区去种植。如果情况属实,那么远东地区供地种植大豆也只是指标而不治本。


我国大豆的供需变化

  大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作物,最早栽种于中国。历史资料显示,我国在20世纪下半业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大豆产量从80年代的900万吨一直增长到1994年的1600万吨,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大豆产量依旧稳步增长。但这样的情况在2000年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畜牧养殖业兴起,人均消费食用植物油从1996年的8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24公斤,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大豆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大豆的依存度已经从出口演变成为进口。大豆在国际贸易中占比60%以上,年进口额达350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3。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大豆进口量从5479.8万吨增加到了9552.6万吨,增幅高达74.3%。与此同时,我国的大豆产量连年下滑,国产大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由2010年的22%下跌到2016年的13%,不及进口量的七分之一。

我国大豆的种植现状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大豆的生产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我国大豆的种植现状非常重要,它将有利于让我们寻找到缓解大豆贸易战的方式。目前,我国大豆区采取了两级制划分,第一级以主要作物的熟制,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第二级为大区内地域上较大的自然条件差别划分为7个亚区,以此看出大豆在全国上的生产概貌。

  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形势逐渐升温,我国正努力减少对美国大豆进口的依赖,引导农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农业部在其公布的未来5年农业规划中指出,在未来的5-10年,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以此和外国大豆进行竞争,整个布局将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四个省区的127个县。

   可能会有种植户担心,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突然加码,还要与进口大豆对抗,抢占市场份额,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大豆滞销现象,毕竟“丰年伤农”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种植户们都不想自己的心血白白浪费。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分析一下,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的定位就是用于满足国内食用的“非转基因”大豆需求的,虽然从生产规模、单产水平、油分含量等指标上看都不及美国或南美洲的大豆主产国,但在蛋白质含量上是远远超过的。因此,种植大豆在我国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此外,我们晨风信息科技的“惠民共享平台”,也将很好地解决作物滞销的问题。晨风科技的惠民共享平台是行业创新,利用大数据资源,构建农民的生产模型,农资的采购模型,客户的消费模型等,让客户下单引导种植户种植,种植户在种植前就能看到销路,并能大概地预算到自己的售卖价格,更有针对性选择合适自己情况的种植作物,不造成资源浪费。而消费者可对种植环境、种植流程全程监控,成熟的产品由公司统一采摘,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真正实现了食品安全的信息化溯源,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可靠的安全食品的购买渠道之外,又为农户解决了销路问题,对农户的种植方法和过程进行指导、规范,推荐和引导农户购买种子、化肥、无毒农药等农资。

  有了这一系列大数据的支撑,种植户在未来的种植选择上,将更贴近市场需求,将更进一步地缓解我国的进口压力,真正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